找到相关内容87篇,用时3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石头希迁禅学思想论略

    打杀与狗子吃却一的对佛之语。如何来看待这些过激的言行呢?其实,石头门下的丹霞早就在这方面露出了端倪,但当时毕竟未能在禅门中盛兴此风。一到唐武宗之会昌法难后,这种作风便在禅门中盛行了起来,成为了一种...希迁大师禅学思想之一斑。孔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末下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吾能征之矣。”两千多年前的一代硕儒尚且慨叹“无米之炊”难为,何况吾辈庶凡!斯文但求郢书燕说,有...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84167805.html
  • 圣凯法师: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佛法、宗教及哲学的理解

    对于佛教,他说:   佛法中原说六亲不敬,鬼神,何曾有崇拜鬼神的事实?明明说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便礼佛、念佛等事,总是自己的心,念自己的心,并不在心外求佛。...文化思想观念及价值观、世界观如潮水般涌入中国,而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体系在此冲击之下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于是,在这种信仰及思想的狂潮面前,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不得又重新回到中国固有的传统中寻求批判及对应的...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2067991.html
  • 由中台事件之教训—论述戒律与法律的互动关系

    东晋成帝咸康六年(340),辅政重臣庾冰以  为:沙门宜应遵从中国传统的礼制,向帝王行叩拜之,而  尚书令何充身为佛门檀越,乃与褚翌、诸葛恢等上表抗辩,  表示先帝从未指责沙门向帝王礼敬,应当遵从...人混滥僧籍的门路,对僧  团的自清自律,未必没有好处。  准上所述,从“王者”到“免除徭役”,面对戒法  与国法的冲突,开遮持犯要多方衡量,时代环境容有不同的  客观条件,得坚持者何妨坚持以维僧格?...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72070403.html
  • 六朝佛教对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

    已经讲明,可  不必再谈。入家破家,入身破身,是说佛教破坏中国的家庭  ,和善良的风俗。如说「诚令跪父母,便竞从之。儿先作  沙弥,其母后作阿尼,则跪其儿。之教,中国绝之,何  可得从﹗」这种说法...要佛教供给他们玄谈的材料的﹔而人民大众,则是注重实事  求是的。我们从差别立场上去看,而只从一个阶层的反映  而冒昧的说道,当时的佛教如何如何,是很容易发生偏差的  。我觉得佛教在上层社会的流传,...

    刘泽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4870879.html
  • 北周毁佛主谋者卫元嵩

    上书之时,已自悔不当出家,故书上之  后,遂还俗也。余详自后。  杨楫元包序曰﹕「献策后周,赐爵持节蜀郡公,武帝尊  ,不敢臣之。茔域在县廨东偏,邑人崇奉,至今绝。」  案续传言元嵩所终。宋释念...天水害,  着自尧年。全道何必唐虞之邦,民坏岂止齐梁之域。至于义  行丰国,宝殿为起非劳﹔废穷年,土阶处之为逸。齐梁塔  寺,自开福德之因,岂责交报之佑。恐唐虞之胜风,言是  独是﹔齐梁之末法,言非...

    余嘉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474042.html
  • 达摩祖师禅法十种

    ;但是有佛及菩萨相貌,忽尔见前,切不用礼敬。我心空寂,本无如是相貌,若取相即是魔,尽落邪道。若是幻从心起,即不用。礼者不知,知者,礼被魔摄。恐学人不知,故作是辨。诸佛如来本性体上,都无如是相貌,...的达摩祖师禅法集在一起,愿祖师常加被学子直取菩提。   一、 达摩大师四行观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60082176.html
  • 慧远是中国早期佛教史上的一个大师

      慧远为了说明问题,把在家信佛和出家信佛的人,区别对待。他说:在家奉法,则是顺化之民,情未变俗,迹同方内。故有天属之爱,奉主之。礼敬有本,遂因之而成教,本其所因,则功由在昔。..故可受其德而...引文均见《沙门王者论》)   为了使佛教适合中国的需要,慧远不顾佛教的实际,竟说“忠孝之义,表于经文”(《答桓太尉书》,见《弘明集》卷一二),为了强调僧侣出家“变俗”、“隐居”的合理,也用佛教的...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7460893221.html